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台灣第一份高中行為藝術教案 Performance Art Taught in Senior High of Taiwan


2016年6月7日我應藝術生活學科中心洪祖玲教授推薦,陳韻文教授的邀請,到由葉子彥老師主導之台北市復興高中藝術科演講廳帶領表演藝術工作坊,與來自全國的高中教師們分享行為藝術種種。當時台下約有20位教師,當中有9成老師未曾看過現場行為演出。有些老師遠從高雄,花蓮前來參與。我則分享了超過30位藝術家,100張行為作品圖片,以及5段錄像,結結實實講了三個鐘頭。在第一個鐘頭有一位老師當著我的面走出演講廳.....,幸好其餘老師或者大部分的老師都堅持到最後一秒鐘。結束前韻文老師期許我的分享可以在參與的教師心中種下小小種子。

之後,我收到韻文老師寄來的課程筆記如下:


6/7 《教師即策展人:人人都是藝術家》課程筆記


【講座之前的探索】 

1.劇場與行動藝術(by Marilyn Arsem): http://yehtzuchiart.blogspot.tw/2015/01/blog-post_25.html
2.一與許多: 記「超越壓迫」行為藝術活動:http://yehtzuchiart.blogspot.tw/2015/01/blog-post_91.html


【講座當下】

葉子啟老師在講座中,通過許多行為藝術的作品,提示「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概念。

在講座一開始,葉子啟老師開宗明義:「行為藝術是一個人,運用一個身體,在一段時間和特定的空間中,演示一個過程;可以包含或不包含物件的運用、觀眾的參與。」這與當代英國劇場導演Peter Brook廣受引用、以人為本的戲劇定義似乎若合符節:「我可以選取任何一個空間,稱它為『空蕩的空間』。一個人在他人的注視下走過這個空間,就足以構成一齣戲劇了。」所不同的是,行為藝術似乎更著眼於「觀念」與「身體」的展演。

葉老師提到,台灣早期的行為藝術創作以錄像方式、在美術館展示居多。但她作為一位在觀眾面前公開展演的行為藝術家,認為與觀眾共存的那一段「時間」以及不可預期、難以複製的「偶發」(happenings)是非常珍貴的,錄像作品對她而言的意義則比較趨近於「物件」。她將前者稱之為「時間取向的藝術」(time-based art),後者則是「物件取向的藝術」(object-based art)。我的理解是,行為藝術展演與行為藝術錄像的異同,就好像劇場與電視電影一般;它們共享了某些形式上的特徵,但因為觀演關係的設定,以及可後製/重複性的不同,創作者的藝術選擇以及觀眾對於作品的審美經驗也就各異其趣。

葉老師自謙雖不具藝術背景,卻因緣際會走上了行為藝術這條路。從她分享的許多藝術家創作中,可以發現行為藝術充滿了可能性與不可預測性。相對於劇場提供了虛構的敘事框架,以精準成就展演,行為藝術將驚奇埋伏於未知與臨場即興中,直面觀眾、裸裎相見,剝開日常的紋理—它可能是沉重的、尖銳的、諷索的、謎樣的,卻也可以是幽默的、輕盈的、單純的。因此對於表演者和觀眾來說,可能更像是一場冒險,不只通過作品的演示與觀看,開啟探索生活議題的新視野,也在歷程中察覺自己對於「界限」的設定和對於「未知」的耐受力。
葉老師以參與藝術節和擔任策展者的經驗指出,由於行為藝術並不預設文本,乃是調和動作、形象與空間,邀請參與者打開感受、自由心證,不管是從藝術家或是從觀眾的角度而言,是一種極為民主的藝術形式—策展者不會設太多的限制,作品的品評未必建立在觀演雙方對於符號意義的共識,更多繫於經驗的當下是否獲得感動。換言之,藝術的定義和人我關係皆是流動的,自由的;相較於對藝術外在形式、內在意義的追尋,行為藝術的展演本身即是目的,在短暫的交會間,試探、翻擾演者與觀者對自我、他者、環境的覺知。

姓名 作品名稱 描述
身體


馮盛宣 體腔淨化深層鑽探 口水
Vu Duc Toan 卓明

抱著走
身體+物件


林杏鴻

收據 帳單
徐嘉莉 政治旅行 地圖國旗
Sakiko Yamaoka 風從天上來 party
身體+物件+觀眾(互動)


黃韻嘉

腋毛
林季怡 榕葉的名字

宇中怡 滿漲 氣球 懷孕
Sinead O’Donnell Palimpsest 脫衣
鄭詩雋 心心相惜 香菸
陳明淑 氣味

八娜娜

香腸
Iwan Wijono

被火包圍
身體+物件+時間


葉子啟 人卵 vs 動物卵

Boris Nieslony 自然學-時間 毛線 
石晉華 走鉛筆的人

回應特定空間/環境的行為表演


Boris Nieslony 自然學-時間 站立
 邵燕心

周斌

墨汁流下
Melati Suryodarmo 抱歉,先生! 針滿臉
王楚禹

溪裡看書
Iwan Wijono

溪裡派對
藝術家的關聯互動


葉子啟 外面的世界

丁禹仲 你是我的假想敵(告白) 軍裝
Marilyn Arsem 甜蜜腐朽 廢棄糖廠
阿道 巴辣夫 無題 泥水
瓦旦 烏瑪

原民
我的行動表達我的觀念


陳界仁 自我盜版和自由樂捐計畫

發生在公共空間/日常裡的行為藝術
李銘盛


林鉅 紀念日 : 救世主的生命意義 十字架
身體+觀眾互動+日常空間+3C產品


林亮宇

3C  翻筋斗
葉子啟 我們這樣過馬路


【講座之後的想像】

藝術模糊了藝術與生活、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的界限—當人以思維感受為驅力,身體為載具,即能成為藝術的生產者,而每個人也都具有詮釋所見、所聞、所感的能力。當劇場作為一門綜合藝術,集眾人之力成就精彩,行為藝術認可個人即已齊備完整的感受力、創造力與表現力。拉回至教學現場,或許可以提示教師從展演的指導者轉變為行為藝術的策展者,通過教學和引導,讓每一個學生善用時間、空間、身體的存在、與他者的關係等元素,展演某個議題或概念,在創作、呈現、彼此的觀看與回應中,打開對於自我和生活的覺知。少了戲劇的「虛構」和心理安全的「距離」,它也許難度更高,更需要老師的引導,但卻也可能因此在學生心中種下珍貴的種子,長成個體在生活行為中發現、感受、實踐藝術的能力。



2016年12月25日我臉書上傳來一份陌生人的私訊,我讀了之後心中大喜:


「老師好!我是政大附中表演老師高宇人,今年6/7號那天,有在復興高中聽您的講座,我與一些老師們都覺得受益良多,我想把行為藝術發展成教案帶到高中校園......」

今年2月26日,我邀請高老師前來參與我們在台北寶藏巖藝術村的現場行為活動,同樣有參與我講座任教北一女中的黃俐芳老師也前來參與:





今年3月11日高老師傳給我他的行為藝術教案,我回訊給他:「這是我所知台灣第一份高中行為藝術教案,我十分高興你深具慧眼,為高中表演藝術教育帶來變革!」後來我很驚訝地被告知這份教案已經在課堂上實施了!高老師動作真快!




後來,我再次驚訝地被告知這份教案不只在政大附中實施,也在我的母校北一女中由黃老師帶領實施!




五月初黃老師私訊給我說 「北一女行為藝術課即將結束」,並傳給我她們上課的圖片,看啊,她們是不是很開心啊?!




我真的很高興看到這顆小小種子在兩位老師的心中發了芽,而且還把它散播出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